日前,歐洲最大資產管理機構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全球CEO Valérie Baudson在上海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表示,東方匯理資管長期看好中國的態度不改。她坦承市場有波動,但與合作伙伴協力提供客戶滿意的解決方案和產品的初心不改。全球機構只有盡可能地本地化才有可能在中國服務好客戶。談及時下大熱的AI,她表示AI可以提升資產管理機構的效率,但是替客戶管錢是非常嚴肅的事情,必須由人來最后把關。
Vale?rie Baudson, 來源:東方匯理資產管理
Vale?rie Baudson為東方匯理資產管理集團 Amundi 首席執行官、法國農業信貸銀行 Cre?dit Agricole S.A.執行委員會成員。2021年5月,她被任命為Amundi 的首席執行官。她還被任命為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總行副總經理,負責資產管理業務,為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執行委員會成員。
Vale?rie Baudson于1995年在Banque Indosuez總審計部門開始了她的職業生涯,她畢業于巴黎HEC商學院。
據了解,東方匯理資管是歐洲最大的資產管理機構,最新管理規模約19730億歐元,約折合15.52萬億元人民幣。2023年三季度,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吸引資金凈流入137億歐元。東方匯理資管在中國擁有匯華理財、農銀匯理基金兩家合資公司和外商獨資公司鋒裕匯理,匯華理財是我國首家外商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東方匯理資管曾公開表態對進一步開展其它資產管理業務感興趣。
中國基金報:作為歐洲最大資產管理公司的負責人,當前的宏觀環境中是否有哪些問題讓你夜不能寐?
Valérie Baudson:事實上,我睡得很香。這既有心態的原因,也有東方匯理資管本身的屬性的原因。東方匯理資產管理近2萬億美元資產,足跡遍及35個國家。我們擁有非常多樣化的投資組合,我們在幾乎所有的資產類別都很活躍,在全球擁有1000個機構客戶服務并和1000多個第三方分銷商合作,在全球范圍服務超過1億個零售客戶。我們多樣化的資產配置能力、客戶群以及地理覆蓋決定我們一直在根據市場變化做出調整,以滿足客戶的需求。經濟周期有起有落,地緣政治時有意外。最重要的是,我們始終提供客戶需要的解決方案和產品以切合市場環境。
中國基金報:最近兩年,歐洲和美國市場高企的通脹是否改變了客戶的風險偏好?
Valérie Baudson:一定程度上是的。舉個例子,在低利率、資金成本低的時候,我們向客戶提示了股票、主題性策略產品的重要性。環境變化之后,我們相應地做出調整。當遇到高風險及客戶尋求規避風險時,我們亦能強調投資組合和解決方案的保護功能。
去年較早的時候,我們向客戶提示了固定收益產品的吸引力。因為當時美國和歐洲處于利率的較高的水平。利率見頂在望,固定收益產品又能提供良好的回報了。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我們專注于有強勁及穩健業務的公司。我們在歐洲向客戶提供了一些“買入并持有(Buy and Hold)” 的解決方案。2023年3季度,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吸引資金凈流入140億歐元,當中包括60億歐元的固定收益,這在當前的環境中是一個很好的業績。
中國基金報:大型機構投資者是否從另類資產重回固定收益?
Valérie Baudson:不同類型客戶的資產配置偏好迥異。目前,對大型養老投資者和保險投資者而言,他們中的一部分的確不再在全球范圍內過多地投資另類資產。事實上,一直以來,保險公司的組合都需要保留一個大的安全墊,同時他們對流動性有既定的要求。當利率上升時,他們組合中的固定收益資產價值下降,另類資產相較于固定收益資產的比例上升。他們會有再平衡的需求。而且,他們需要保留既定比例的流動性資產。這是為什么相較于以前他們更傾向于固定收益。
中國基金報:什么是推動ETF在全球資產管理中崛起的主要力量?
Valérie Baudson:不同地區ETF崛起的推動力不同。但是無論在哪里,ETF具備的優勢顯而易見:產品簡單、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具透明度和具有費率優勢。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國家或者市場這些產品亦具備各自的優勢。例如,在美國,ETF快速發展的推動力之一是稅收優惠。在歐洲,機構投資者非常喜愛ETF,但是零售投資者并非如此。不過,數字化會帶給ETF發展推動力。ETF在歐洲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這也是東方匯理資管也致力于成為ETF領域的領導者的原因。
中國基金報:為什么投資者這么看重透明度和便利性。透明度和便利性并不一定意味著投資者能夠賺到錢?
Valérie Baudson:我認為投資者最重視的是可免除意外。對于被動ETF來說,投資者買什么樣的產品,會得到相應的指數表現。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中,投資者尤其不喜歡意外。
中國基金報:過去這幾年中國ETF也在快速崛起,在你看來,中國ETF崛起的推動力是什么?
Valérie Baudson:中國向來被認為是選股者的圣地。過去20年從很大程度上來說,的確如此。中國杰出的投資經理過去20年為投資者創造了很多alpha。但最近三年的經驗告訴我們,管理人無法每時每刻都替投資者創造alpha。這就是為何我們既需要主動管理產品也需要ETF等投資工具。
回到上面談到的,在歐洲,機構投資者非常喜愛ETF,他們將它作為資產配置的工具。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主動管理的投資者也傾向于在組合中使用ETF。有證據表明,中國投資者也越來越關注它的工具屬性。
中國基金報:匯華理財是中國第一家外資控股的合資理財公司。在合資理財運行的早期,你如何評估公司的成與敗?
Valérie Baudson:開展任何新的業務時我們都懷有長遠的愿景。在啟動這項新業務之前,我們做了充分的功課,我們很清楚風險和機遇。短期來看,我們必須適應市場環境的挑戰。然而,這些潛在的臨時性挑戰并不影響我們對中國市場的長期看好的態度。這背后有幾個原因。
首先,無論是從中國資本市場的體量還是中國的人口基數來看,中國資產管理市場擁有巨大的潛力。
第二,中國擁有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他們的財富管理需求需要得到滿足。
第三,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影響著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外投資機構可以幫助中國解決“老齡化”問題。未來20到30年,與歐洲或者美國相比,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潛力更大。
正是基于上述考慮,我們與農行合資成立了農銀匯理,并在監管機構開放理財市場的時候,與中銀理財合資了匯華理財。對于東方匯理資管的全球版圖來說,這些合作公司非常重要。我們將在其它市場被驗證的經驗帶到這個市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仍處于發展的早期,在其它國家和市場運作良好的產品很多在中國剛剛起步,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基于遍布全球的專業投資人士網絡,東方匯理資管對全球的地緣政治、經濟環境和產品都有專業和深度了解,這為我們向中國投資者提供多元和獨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對此,我們有信心。
中國基金報:你怎么看投資者的需求?如果你問投資者想要什么,他們既要高收益,又要低風險。投資者要求是很高的。
Valérie Baudson:這并不是中國獨有的情況。在法國和其它歐洲國家是一樣的。很多零售投資者期待在不承擔風險的情況下,獲得超高回報,并以極低的成本達成這樣的目標。人性使然,到哪里都是這樣。我們需要教育并協助他們了解,不可能期望高回報卻又不愿意承擔一點風險。
中國基金報:長期愿景非常重要,但我想問一個現實的問題,你是否有規模的目標?資產管理機構需要維系一定的規模來負擔支出,招聘人才,提供先進的技術系統。
Valérie Baudson:如果你問我,規模多少合適?坦白說,和任何資產管理機構一樣,我的回答是越大越好。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必須制定一個短期的規模目標,必須在今天或者今年達到這個目標。我們與中國眾多大型機構合作時間很長,合作關系很好。市場有起伏,但是我們都認為合作是雙贏的。基于長期的愿景,我們不會盯住一個短期的規模目標,并宣布一旦達不成這個目標,我們就放棄。
中國基金報:全球公司來到中國,如果你問他們的方法或戰略,他們會告訴你是全球化+本地化。但哪里要全球化,哪里要本地化,對此你怎么看呢?
Valérie Baudson:盡可能地讓本地因素占主導地位,如果你想成功,你需要了解客戶,了解市場。即使全球的零售客戶心態有共通之處,但市場的成熟度不同,客戶類型不同,法規也有不同。所以要想成功,就需要了解市場和客戶。我們希望盡可能地當地化,盡可能貼近客戶的需求。
中國基金報:這聽起來并不難。執行起來的難度在哪里?
Valérie Baudson:這需要很多智慧。我們需要將本地的智慧融入全球性的機構。此外全球機構中的其他市場和國家的成員也需要擁有智慧。也許他們不了解這個國家,不了解特定的城市,不了解法規,但他們需要努力了解資產管理業務在該國的運行方式。
理論上很簡單。但是,在實踐中,這需要很多討論和交流。這也是我定期出訪亞洲和我今天來到上海的原因。全球性資產管理機構的有效運轉需要很多“粘合劑”。在全球范圍內,我試圖了解我們業務所在國家的具體情況,并確保我們的“粘合劑”能夠發揮作用。
中國基金報:最后,你怎么看AI對資產管理行業的影響?
Valérie Baudson:像任何技術革命一樣,我認為AI是一個很大的技術革命,它會帶來非常顯著的生產率提升,可使得我們更好地獲取信息,對以前沒有自動化的事物進行優化。我們可以用它來分析組合管理決策,幫助我們的市場團隊更快地制作宣傳冊,輔助法律團隊撰寫法律文件等。
我們希望用AI來進一步提升我們服務客戶的質量。與此同時,我絕不相信機器明天就會替我們管理組合。人需要成為資產管理的最終把關人,因為我們在替客戶管理金錢,這是非常嚴肅的。總而言之,AI可以輔助人,但永遠不會代替人。此外,我們必須在安全的環境下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