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基金二季報落下帷幕,個人養老金基金最新成績單也隨之揭曉。
二季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個人養老金基金Y份額共有151只,合計規模首次突破50億元大關,興全安泰積極養老目標五年、華夏養老2040三年兩只基金Y份額均超過5億元,位居行業前列,此外還有10只基金的Y份額規模突破1億元。從基金公司來看,華夏基金、易方達、興證全球、工銀瑞信等旗下個人養老金基金規模較大,超過5億元。
二季報也揭開了個人養老金基金在震蕩市下積極調整策略來應對市場震蕩。數據顯示,151只個人養老金基金中,有65只直接持有個股,平均股票倉位僅為5.17%,較一季度末有所降倉。不過,不同風格FOF產品應對略有不同。
個人養老金基金規模首破50億元大關
自去年11月18日個人養老金基金業務開閘,各家基金公司均將個人養老金業務作為未來業務的戰略重點推進,紛紛在官網開設養老專區,增設Y份額、推進養老投教和預
開戶等服務。如今大半年時間已過,最新個人養老金成績單剛剛出爐。
二季報數據統計顯示,截止今年6月末,個人養老金基金Y份額共有151只,最新規模達到50.03億元、最新份額42.63億份,相比一季度環比分別增長12.65%、14.70%,合計規模首次突破50億元大關。
從單只基金上看,興全安泰積極養老目標五年Y、華夏養老2040三年Y二季度末規模分別達到5.48億元、5.01億元,是目前僅有的兩只規模超過5億元的個人養老金基金Y份額。
除此之外,華夏養老2045三年Y、中歐預見養老2050五年Y、易方達匯誠養老2043三年Y3只Y份額二季度末規模也保持在2億元以上,還有易方達匯智平衡養老(FOF)Y、招商和悅穩健養老一年Y等7只Y份額規模突破1億元。
基金公司方面,華夏基金二季度以9.02億元的個人養老金基金總規模領跑全行業,易方達及興證全球基金分別以6.34億元、6.22億元規模緊隨其后,工銀瑞信、中歐基金則以5.33億元、4.86億元規模分列第四、第五名。
年內整體獲-0.34%收益二季度積極調倉換股
雖然市場震蕩,但今年以來個人養老金基金也交出了一張可圈可點答卷。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3日,今年以來公募個人養老金基金大概有72只獲得正收益,占比達到47.7%;整體平均回報為-0.34%,相比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3%左右的回報,表現更為抗跌。
從最近半年多時間看,由于股票市場相對低迷,權益倉位相對較低的穩健型養老目標基金業績階段性領先。具體來看,今年以來表現較好的中歐預見養老2025一年持有Y、平安穩健養老一年Y、興證全球安悅穩健一年持有Y等。不過,表現最差的個人養老金基金出現了超7%的虧損。
剛剛披露完畢的二季報也揭開了個人養老金基金積極調倉換股來應對市場震蕩。
WIND數據顯示,151只個人養老金基金中,有65只直接持有個股,平均股票倉位僅為5.17%,而一季度末這一數據為5.6%,顯然在二季度養老FOF整體有所減倉,合計40只有所調低倉位。其中,13只產品的股票倉位超過10%,其中浦銀安盛頤和穩健養老一年Y、招商和悅均衡養老三年FOFY等產品,二季度末股票市值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超過了15%。
從今年表現較好的中歐預見養老目標日期2025一年來看,二季度權益類資產的操作上,股票部分嚴格執行再平衡操作,兌現短期累計漲幅較大的股票,適度增持一些風險收益比適中的中小市值和科技類股票;二是將科技類基金提升至標準配置比例,其他類基金的配置保持基本穩定。而從重倉基金來看,主要布局了中歐短債、中歐雙利債券、海富通中證短融ETF、易方達裕豐回報等。
而規模較大的興全安泰積極養老目標五年,二季度持續維持權益資產的倉位略高于權益配置中樞,保持黃金ETF、QDII基金的穩定配置比例;繼續降低組合中偏價值風格的基金的配置比例,同時增加成長型基金的配置比例;隨著AI相關主題的快速上漲,適度降低了組合中在該領域配置比例多的基金品種等。
具體來看,興全安泰積極養老目標五年二季度末前十大持倉中依有不少權益基金,前十大重倉基金中權益產品占據八席,比較重倉了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創新前沿股票、大成高新技術股票、博時標普500ETF、創業板、國富中小盤股票等。
此外,平安穩健養老一年則在二季度遵循固收+基金穩健的投資策略,分散投資,買入注重安全邊際,適時兌現收益或者恪守紀律及時止損以控制回撤,整體組合保持穩健均衡的狀態,權益市場賺錢效應不及預期,權益倉位較一季度有所降低。從重倉基金來看,主要是貨幣基金、短債基金、純債基金等固收類產品。
基金公司繼續加速布局
個人養老金先行工作平穩有序。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36個先行城市(地區)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人數4030萬人,較2022年底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1954萬人)數量翻倍。面對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廣闊前景,基金公司一直沒有停止積極布局的步伐。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7月21日,今年以來合計成立了38只養老目標基金,合計募集規模超過32億元。而相比之下,在2020年至2022年同期成立的養老目標基金也僅僅20只、14只、27只,明顯今年進入加速度。與此同時,不少基金公司申請設置個人養老金Y份額,希望提升產品入圍數量。
基金公司2023年更積極布局養老目標基金,目前合計有22家基金公司上報了29只此類產品,也是保持了積極申報的態勢,顯示出不少基金公司繼續加大對這類產品的布局。
實際上,今年以來已經有不少基金公司旗下個人養老金基金有所突破。證監會發布新一期《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顯示,截至6月30日,共有46家基金公司旗下151只養老目標基金入圍個人養老金基金名單。相比今年3月份公布的名單,個人養老金基金只數增加了8只,海富通、安信、廣發、國泰、建信、興證全球在內的6家機構均有養老目標基金入圍,尤其海富通基金、安信基金2家機構此次均是首次有產品入圍。
中國基金報記者從業內了解到,從行業布局個人養老金基金業務來看,不少公司仍會集中優質資源,加大投入,強化個人養老基金產品布局。
據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相關人士表示,未來會進一步豐富產品線,也會推進養老目標基金產品創新,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優化下滑曲線設計,為個人養老金投資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產品選擇。
“我們目前主要是以完善產品線,提高入圍數量為主要目標,爭取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多元、全面的養老投資產品和服務。”另一位業內產品人士也表示,未來會圍繞紅利再投資、定期分紅、定期支付、定額贖回等申購、贖回相關機制和體驗的優化。此外,可能也會圍繞投資范圍方面等進行創新,以降低養老產品的系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