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重磅會議釋放政策暖意,大金融、大消費為“領頭羊”引領A股周內接連大漲。行情逐步回暖之下,超120億元資金涌入股票ETF,多只滬深300ETF、科創50ETF、中證1000ETF成“吸金”主力,而券商、銀行、地產相關ETF資金流出居前。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活躍”、“提振”表態值得重視,信號意義極強,市場風險偏好有望進入上行通道。
本周股票ETF資金流入超120億滬深300、科創50等ETF成“吸金”主力
WIND數據顯示,7月28日,全市場748只股票ETF(統計股票ETF和跨境ETF)管理規模約1.57萬億元。本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政策暖意,A股周內出現二度大漲,大金融、地產鏈、大消費、周期股輪番演繹。在這樣的行情中,本周滬深兩市股票型ETF合計資金近流入達120.85億元。
從資金凈流入排行看,本周,多只滬深300ETF、科創50ETF、中證1000ETF資金凈流入居前,此外,芯片、軍工、化工、基建等細分行業ETF“吸金”居前。比如,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單周資金凈流入近40億元,華夏科創50ETF單周資金流入也超25億元,此外華夏、南方旗下中證1000ETF單周“吸金”均超3億元。
華寶基金經理豐晨成表示,昨日兩市成交量年內首次跌破7000億,如果復盤每一輪券商行情都會發現,交易量低點基本都是年內券商指數低點。在明確利好的推動下市場大漲,但成交并未過萬億,體現了“市場先生”的猶豫和不決,但這是好事情,增量資金有繼續入場的時間和空間,另外資本市場的具體政策措施也在蓄勢待發的朦朧期,在確定性的預期下,當前看多行業性價比更高。
記者注意到,本周納指ETF也在吸金前列,Wind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納指相關ETF最高漲近45%,今年初以來合計吸金超6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廣發、國泰、華安、華夏等多家基金公司紛紛就旗下產品開啟限購,目前僅匯添富納指ETF未設上限。
匯添富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副總監過蓓蓓表示,從行業層面看,今年美股的上漲的主要貢獻就來自于科技行業,而科技行業的走強則主要源于美國科技創新周期和盈利預期的疊加。科技周期方面,去年底以來ChatGPT的橫空出世引發了以人工智能引領的科技新浪潮;從盈利預期來看,市場對美國科技股的基本面預期明顯回暖。因此,納斯達克市場今年以來表現優異。
此外,美國6月CPI通脹放緩,但勞動力市場仍然強勁,薪資通脹螺旋依然在上升,意味著美國經濟增長仍有韌性,美國制造業回流對經濟支撐力度較大,美股資產在半年的時間窗口期依然具備大類配置的價值,納指100的投資機遇仍值得把握。
“去年以來,全球化的資產配置廣受市場關注,除了A股資產外,投資于港股、美股的相關基金也獲得較多凈流入。全球化投資一方面可以進行分散化的配置,將資金分散投資在不同區域的證券市場里,有助于降低單一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各產業在不同區域擁有差異化的比較優勢,A股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稀缺性的中藥和主要消費行業,港股有互聯網和科技公司,美股的優勢資產則是信息技術和生物科技產業。”過蓓蓓提到。
大金融相關ETF成資金流出主力
從資金凈流出來看,本周券商、銀行、房地產、消費、醫藥等細分行業ETF成為資金流出的主力軍。比如,國泰證券ETF單周資金凈流出超28億元,華寶、南方、天弘旗下多只券商ETF產品也資金流出居前,在2-12億元區間不等。回到盤面上,本周大金融板塊帶頭沖鋒,“牛市旗手”券商股爆發,多股掀起漲停潮,此外地產股及地產鏈也延續走強。與此同時,大金融相關ETF資金流出居前,頗有獲利了結之意。除了大金融之外,還有多只紅利、央企創新ETF本周資金流出位居前列。
華寶券商ETF基金經理豐晨成表示,眼下底部特征明顯,看好券商反彈。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活躍”、“提振”表態值得重視,說明高層意識到市場信心不足,相較于以前的表述多強調“平穩/穩定”(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對資本市場的表述發生了重大變化,信號意義極強,而上一次比較積極的表態是2018年底,市場風險偏好有望進入上行通道。
“券商指數成為資本市場的‘信心指數’,板塊的積極催化有了苗頭。當前券商業績+政策+估值均已處于全年預期底部,業績拐點上行+提振政策可期。考慮到基于當前細分業務高頻數據,預計2023年三季報券商整體業績有望回升至20%-30%,全年業績給予20%的增速預期。” 豐晨成提到。
華寶地產ETF基金經理蔣俊陽表示,近期房地產行業政策暖風頻吹,帶動地產股迎來一波明顯反彈。當前房地產市場銷售持續承壓,但供需兩側均在邊際改善。展望未來,隨著宏觀經濟逐步改善,剛性和改善性合理住房需求有序釋放,以及促進房地產健康發展相關政策逐步顯效,房地產市場有望逐步走穩。中長期看,具有央國企背景的房地產開發商和財務穩健的民營開發商,或將享受此輪行業供給側改革帶來的發展紅利。